一哥黃少祺新年期間暫休幾天專心在家陪孩子,他笑說自己最怕的就是兒子要求爸爸陪著玩樂高,因為自己頭腦不好,上千組的樂高往往弄到他發瘋,是他們家組最慢的,最常的就是騙兒子自己要去上班改由老婆陪玩,不過他是超大方的爸爸,光是樂高玩具就買了2、30萬給小孩,充分滿足他們的玩心。
他兩個兒子都遺傳了他和老婆的外貌,斯文又可愛,每回他在臉書上或IG上秀小孩都會獲上千個個讚,但他目前沒有倆讓小孩繼承衣缽往演藝圈發展。他也笑說自己屬於凡事都說好的爸爸,孩子找他的理由除了買玩具就是組樂高,家中還有一間房間專門放樂高的地方,可見得數量多驚人,他經紀人就笑:「可以找少祺哥代言樂高。」
他今年大年初一又被兒子出難題,在家玩接水果遊戲,兒子往他丟水果,他用嘴接,甚至還拍了影片,直呼自己是展現神技,笑翻一堆網友。
畢業於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畢業的林宛靜,捨棄穩定的金融業飯碗,選擇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創業。她從任職AppWorks之初創投的投資經理開始,協助創業團隊募資。接下來,創立Sudo網路媒合平臺,專註於電子商務界的人才媒合。如何打入一個與原先所學不不相關的領域,還能闖出一片天?林宛靜從摸索中找出解答。
2010年的冬天,有個女生站在臺大綜合體育館的外面流眼淚,她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徬徨無助,因為即使經過大學4年,參與不同社團、累積不同經驗,長期探索下來,她仍然不知道她自己是誰、想做些什麼。這就是當時我的心情,對於未來一片茫然。
臺中女中畢業後,我順利考上臺大財金系,進入銀行體系工作。一路走來,我似乎走在一條人人欽羨的軌道上,但我每晚都在問自已: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這裡就是能夠發揮我最大能力的地方嗎?於是在銀行工作一年半的某天,我的腦袋彷彿斷了線,決定冒險踏入創業的領域,那年我23歲。
30歲是一道「被定義」的關卡
我離開銀行,加入AppWorks,卸下光鮮亮麗的銀行界生活。我穿上T恤、夾腳拖,參與籌畫上百次募資活動,我發現,這條創業路是我所嚮往的。
6年過去,我悟出一個道理,同時也要送給想創業的年輕世代:請記得你的人生只有3發子彈。在你到30歲前,你只有3次機會。
我現在所創立的Sudo,一天要看上千封履歷,其中有25歲、30歲甚至40歲的人,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訴大家:30歲左右,不論自己願意與否,你的人生都會「被定義」。屆時,你履歷表上的一切,或是你所留下的痕跡,將會決定你是個怎麼樣的人,在往後30歲到60歲當中,你會怎麼往上爬。
經常有學生問我,應該玩社團還是要雙主修?那些都不過是眼前的選擇。鮮少有人告訴我,「我不想要做……,我想專註於……。」我認為,如果在30歲以前找不到渴望的路,沒辦法為夢想打下基石,未來也很難再找到機會。